本溪市人大财经委员会201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的意见建议
(2013年4月15日)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年度工作计划,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听取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外经贸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本溪支行等部门关于我市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结合对相关部门的调研,对一季度经济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制约经济平稳运行不利因素仍较多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实现了首季平稳开局。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1-3月份,全市有11项指标增速或完成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6项指标增速位于全省前3位,贷款任务完成率位于全省第1位。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56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4亿元,增长23.5%;出口创汇实现5.73亿美元,增长8.4%,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70.9亿元,增加5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4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60元,增长10.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3.1%。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其中本年新开工投资项目4个。在施工的投资项目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68个,累计完成投资50.5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52.2%。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占全部开工项目数量的比重为13%,完成投资额所占比重为3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一是工业企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42.62亿元,增长11.40%;二是市直工业企业生产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市直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5.69亿元,增长3.44%;三是县区工业生产全面快速增长。县区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6.92亿元,增长24.68%,七个县区均实现20%以上高速增长;四是医药行业发展稳步上升。一季度全市医药行业企业6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0.43亿元,增长48.95%;五是钢铁深加工行业继续保持全面增长。一季度全市钢铁深加工企业9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2.68亿元,增长61.99%。 四是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较为平稳。一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各项税收25亿元,增长4.7%。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3.2亿元,增长11.8%;增值税2.3亿元,增长25.8%;二是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亿元,增长3.5%;教育支出3.3亿元,增长11.3%;农林水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7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亿元,增长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7亿元,增长3.8%。 五是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70.9亿元,比年初增加52.3亿元。从贷款类型看,短期贷款投放增加较多,达516.7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中长期贷款226.4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0.4亿元,比年初增加59.4亿元。从存款类别看,单位存款余额326.5亿元,比年初减少5.4亿元;个人储蓄存款余额647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 六是外经外贸势头强劲。一是一季度出口创汇实现5.73亿美元,增长8.4%,高于全省(4%)4.4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5位。二是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2.2倍,高于全省(5.8%)218.7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三是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省外部分)91.4亿元,增长38.1%,高于全省(26.9%)11.2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财经委员会认为,当前经济虽然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实现了首季平稳开局,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未来经济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部分工业企业开工不足或处于停产状态。一季度全市5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57户,停产企业58户,停产企业和同比下降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8.12%。 二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增速缓慢。全市有大中型企业5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57.2亿元,增长3.82%,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87%;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仅为4.65%,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71%,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过大并且发展缓慢制约了我市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投资自筹资金比重偏大。全市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其中:自筹资金完成62.2亿元,增长16.9%,占资金来源总量的96.2%。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将会挤占其它资金的使用,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市贷款增量的96.6%流向大中型企业。 四是投资结构不够合理。从三次产业完成投资结构看,一季度,我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1:61.9:37.0。而全省上年投资三次产业比重为2.5:43.7:53.8,从中明显看出,我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与全省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是我市第一产业规模较小和第三产业在全省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呈增长态势,但增速偏低,为1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限上消费品零售规模偏小,增速较慢。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5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4%,增长4.1%,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仅为1亿元,仅增长0.9%,全市35家限上法人注册餐业企业,有20家营业额出现下降。 六是服务业中新兴行业占比重小,总体成本费用偏高。从全市159家重点监测的服务业企业上看,呈现传统行业占比较大,新兴行业占比重较小的特点。同时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全市11个分门类行业中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行业外,其余行业职工薪酬均较去年有所增加,全市服务业主营业务成本较去年增长49.7%,导致总体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三、对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做好当前及全年的经济工作,财经委员会建议: 一、要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经济走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巩固一季度经济发展的平稳态势,主动为经济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切实解决在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二、要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保持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对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至关重要。要逐个研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下降或停产的原因,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生产要素制约,迅速扭转生产下降局面和停产状况。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分析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应对和管控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三、要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和筹措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要加大工作力度,储备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并对开工项目进行重点督察,按照“意向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达产。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并灵活运用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在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的同时,鼓励和吸引国外投资、民间投资及私营个体投资,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企业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要进一步做好财税增收工作。各级财税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深挖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查找税收财力增长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确保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任务。 五、要充分发挥金融对本溪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市政府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有效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信贷管控严格、流动性趋紧等因素的影响,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强化信贷投放手段和力度,改善信贷投放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加快推进市商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为本溪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信贷支持。 六、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对外招商。在有针对性的搞好定向招商、特色招商的同时,重点抓好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有竞争力、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要充分发挥本钢的牵动作用,掌握了解大宗主要产品的销向,关注和跟踪外埠使用本钢产品的重点企业,引导他们到本溪投资和发展,实现产业项目的快速集聚。
来源:市人大财经委办公室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