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金融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
为进一步了解全市金融运行及银行业改革情况,充分发挥信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最近,市人大财经委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到本溪银监分局、本溪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省农村信用社本溪办事处等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对全市金融运行、银行业改革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职能作用,支持和促进本溪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全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金融改革,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各项存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截止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29.3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766.1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增长6.6%。全市银行机构平均存贷比74.4%,实现净利润12.34亿元,同比增加0.37亿元。不良贷款比率3.67%,比年初下降0.7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支持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1-3月份,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5.3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增长了6.4%;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增长了0.26%,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全市金融运行和改革主要特点是: (一)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得到巩固和加强。坚持突出多元化融资主题,支持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及银行表外融资业务,促进了各银行机构利用传统和新型融资工具多渠道、全方位融资。2013年我市社会融资总量1082亿元,其中:累计发放贷款506亿元,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22亿元,累计办理信用证、进口开证和保函261亿元;实现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148亿元,海外直贷15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30亿元。 (二)信贷结构和投向得到改善并日趋合理。支持本钢集团利用其自身优势,全方位、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降低筹资成本,全年本钢在本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21.2亿元。同时,有关银行机构积极协助本钢集团当年发行短期融资券30亿元,办理海外直贷15亿元,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48亿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8000多万元。各银行机构在保证本钢信贷需求的同时,加大了对其他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不断完善信贷结构,信贷投放过度依赖钢铁支柱企业的局面得到改变。 (三)创新信贷服务产品,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各金融机构立足本溪实际,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目标,积极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加大票据贴现业务操作力度,有效解决本地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全年票据融资余额增加40.9亿元,同比增长152%。通过土地收购储备贷款、抵押贷款、惠农卡和企业联贷联保等多种融资方式,合理满足地区实体经济多元化的信贷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政策引导以及银行自身转型,信贷结构和投向发生了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强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围绕建设“中国药都”目标,支持入驻企业及落地项目建设,新增贷款1.22亿元。以“两库一平台”为依托,新增各类中小企业贷款28.73亿元。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支持,新增个体工商户贷款1.57亿元。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新增票据贴现46.6亿元,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加10.9亿元。 (五)银行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2013年,市城商行增资扩股工作圆满完成,增资扩股后城商行各项指标大幅提升,资本充足率为15.43%,提升3.51个百分点,通过增资扩股,有效改善了城商行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目前,城商行变更注册资本、章程修改已上报辽宁银监局,辽宁银监局已原则同意该方案,困扰市城商行多年的股权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终于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市农村信用社组建农商行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桓仁县农村信用社经过精心谋划、积极筹备,其组建农商行的申请获得了省银监局的批准,并于2014年4月试营业,其他农商行相关改革工作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当前金融运行以及银行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市金融运行和银行业改革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银企信息对接缺乏长效机制。尽管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银企对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银企对接不够细化和顺畅的问题,主要是银企信息不对称或定期举办的实效性不强。在举办的银企对接洽谈会上,多数合作项目采取政府发布、银行筛选、企业接受的模式,导致银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致使有些企业对这种对接产生抵触或有走过场的想法。同时对接中往往只注重对接签约数量,不注重签约后续工作,缺乏跟踪考评机制,导致对接效果不明显。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各金融机构虽然单独增设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管理的部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所好转,但中小企业贷款仍然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较高、审批环节较多、手续较繁琐。中小企业的有效抵押资产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贷款抵押评估、登记、担保收费过高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三)市城商行不良资产有待解决。市城商行增资扩股后,股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资本总额达到14.6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5.32%,进一步增强了商行的资本实力。但还有一些不良资产尚未有效化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城商行的改革进程,制约了其经营运作和跨区域经营。 (四)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影响农商行组建工作。农信社改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虽然农信社可以通过自身能力消化掉一部分不良资产,但剩余不良资产靠其自身能力是难以消化的,从目前指标看,要顺利组建农商行需引进战略投资14亿元,其中市区联社8亿元、本溪县联社4亿元、南芬区联社2亿元。 三、加强金融工作和银行业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正是我市加大力度推进新本溪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加快发展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县区域经济等方面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都非常大。因此,一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金融运行及银行业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也应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壮大其经营规模,提升竞争实力,为本溪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金融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业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制定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做好对涉及金融机构在网点建设、营业场所设置、消防、人员管理、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切实帮助解决金融机构在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全市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利用好国家的信贷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授信额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做大信贷总量,支持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县区域经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本溪经济发展。要关注和研究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及本溪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新情况,进一步创新融资贷款方式,全力破解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 (三)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提供条件。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要创新信贷产品,立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合理调整或下放分支机构信贷审批权限,开辟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发放程序,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完善信用担保机制,适当降低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门槛,减少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费用,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要进一步放宽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为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提供条件。 (四)强化银企对接平台功能,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在继续抓好定期银企项目推介活动的同时,建立银企对接网络平台,将涉及信贷方向、金融产品、担保、相关金融政策以及企业资金需求等信息及时公布并提供查询功能,实现银企间信息快速有效对接。要强化政府为主导,各金融机构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多角度、多渠道进行项目对接。相关部门要收集、整理各类项目信息,加强融资辅导与跟踪反馈,切实解决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影响信贷的投放及企业发展的问题。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城商行改革工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去年城商行增资扩股、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市城商行化解增资扩股后其它6.74亿元历史包袱。城商行要创新经营理念及手段,做实净资产,剔除不实资产,形成更加合理的股权结构,促进各项经营指标达到相关要求,为城商行提升监管评级、实现更名、跨区域经营奠定坚实基础,保证市城商行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六)精心组织,有条不紊地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2014年,农信社要继续做好农商行的改制工作,要总结桓仁县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功经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帮助解决涉及政府关联类抵债资产变现及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为农信社改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区、县农信社的改制工作,要采取条件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最终整合的原则,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
来源:市人大财经委办公室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