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
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月下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凤成的带领下,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听取了市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情况汇报,召开了由本溪华能运输机械厂、本溪金泰机械公司、本钢聚丰发展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对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了座谈。并对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0年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总户数已达7.02万户,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39户,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60户,亿元以上的企业88户,非公经济实体注册资金207亿元,实体资产总额2874亿元。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510.3亿元,同比增长36.08%,占全市GDP的59%。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实现利润59.6亿元,上交税金5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的59.8%来自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38.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8%。在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就业岗位难有增加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主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容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1-9月份,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5.5亿元,同比增长30.06%,占全市GDP的63%。实现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长46.11%;实现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38.6%;上交税金53.5亿元,同比增长48.43%。可以说,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税收大幅增长,已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的有效服务和指导。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非公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宏观调控、分类指导、预警预测等有力措施,强化政府在非公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帮助解决非公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非公企业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合法经营,有序组织生产,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鼓励和积极推进担保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开展融资合作,扩大担保公司的担保比例,加大了对企业的贷款额度,使担保公司增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担保能力。通过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今年1-9月份,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贷款20.57亿元。为非公有制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技改专项资金和“专精特新”产品发展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加快“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今年1-9月,全市共开发重点新产品 170项,同比增长20%。技术改造资金投入25亿元、同比增长25%。 四是加强了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从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设立了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相应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服务机制,特别是在很多行政上,减少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坚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积极为企业在创业辅导、公共和信息服务、综合培训的各类平台等方面,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专业化服务,为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发展的总量、规模和增速与省内一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规模不大、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目前,我市非公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总量规模依然偏低。2010年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总量的5.43%。今年1-9月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总量,排全省第十位,增幅仅列第十二位,我市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户数虽然增长较快,但是按新的规模以上企业标准,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11户,年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有78户,缺少强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散而小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还很薄弱。非公有制企业研发机构及科技创新投入的资金较少,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面较小,缺乏创新意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直接造成大多数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专精特新”产品所占比重偏低,资源型企业和粗加工型企业占比较高,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科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这些都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三是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有了一定改善,国家及省、市政府相继出台的很多支持政策得到了落实。但个别职能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优、执法不规范等行为,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较重的企业赋税和一些收费项目远高于外市的状况依然存在,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企业融资难度仍然很大。近年来,随着外阜金融机构进驻本溪,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融资渠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对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来说,融资难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大多存在资产和经营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以及企业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难以达到大型商业银行放贷要求而很少获得贷款。同时,由于民间借贷市场不健全,借贷成本高昂,担保行业规模小,能力不足,都给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造成了困难。 三、对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定信心,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市GDP60%以上,成为本溪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定信心,知难而上,抢抓机遇,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要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在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快速发展中,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发展。从开拓市场、产品创新、企业人才培养、企业家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积极搭建对外交往平台,鼓励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不断开拓外阜市场,寻找企业更大发展空间。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技改资金投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要注重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开发,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对各类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而使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三)紧紧围绕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向生物制药、钢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三大接续产业方向发展。要加强支撑性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业。要培育和带动非公有制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条,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要加快我市国有转制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快速发展。要继续加大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非公有制企业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和旅游产业园区落户发展。要加快落地项目的开工、投产、达效的建设进度,早日形成相关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要保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规定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坚决杜绝破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发生。对招商引资来溪的非公有制企业应该在后续服务工作中继续予以扶持,同时,也应更多的关注本地非公有制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其解决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在非公有制企业项目的建设上,加强服务力度,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人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要继续加大对市场经济的税收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不断加大检查、查处力度,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要继续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各级政府要开展好银企对接活动,加大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要努力拓宽各类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确定具有上市条件和意愿的重点企业,加强具体指导和帮助,使其早日上市。鼓励和引导中小型企业采用联保联贷的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增强中小企业的贷款空间和融资条件。鼓励和引导大型国有股份制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向,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力度,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强化诚信意识,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健康守信的金融环境。 (六)要充分发挥本钢对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全力支持本钢发展,做强做优钢铁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本钢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畅通本钢与地方民营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渠道,适时组织地方工业产品推介会,为本钢与当地企业产品对接做好服务。引导本钢在原材料、相关配件的产品采购中,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本地产品,能够达到本钢生产需要的标准要求,并成为本钢产业发展链条中的一环。通过本钢的带动,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管理上台阶。 (七)切实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引导民营资本向科技研发和新兴产业投放。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自主创新环境,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领域实现新突破。非公有制企业要在观念上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资金投入,完善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要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来源:市人大财经委办公室 时间:2011.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