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对策
马步云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2010年要全力打造20平方公里的水洞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新时期市委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就我市旅游业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整合本溪资源,实现本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打造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本溪旅游业,使之成为有实力、有规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境内山脉连绵,河流纵横,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拥有奇洞、名山、秀水、热泉、枫叶、森林、漂流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神奇山水,枫叶之都”的美誉,即有很大的观光价值,也有非常适宜休闲度假。本溪森林覆盖率达73%,森林储集量位居辽宁省第一,是绿色天然氧吧。为游人领略自然、探究自然、回归自然提供了理想选择;本溪境内雨量充沛,有众多的大中小水库,湖光山色,令人留恋忘返;本溪地热泉资源丰富,温泉寺、汤沟既是风景区,也是疗养胜地,集养生和休闲于一体。 本溪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有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北亚人类摇篮庙后山,有东北道教、东北佛教发祥地。高句丽文化、满清文化、宗教文化在本溪这块土地留下深深地印记。本溪百年工业发展留下的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如一百年前建造的钢厂,也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文物价值。这些工业遗迹,其实荷载着历史的记忆,若加以开发利用,不失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本溪发展旅游业有较好的基础。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许多旅游资源已经开发成旅游产品,初步形成规模,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近两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9年本溪共接待中外游客2063.5万人次,同比增长46.2%;旅游收入达161亿元,同比增长42.2%,综合指标位居全省第四位。因此,国家在政策和制度方面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本溪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我市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我市打造成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虽然我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从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化,还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格局单一,结构失衡。虽然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不乏知名品牌,但基本为观光型产品。游客以过境观光的“一日游”为主,滞留期不长,游客留下继续休闲游览,在此驻留并向外拓展的意愿不强,对就业及相关产业拉动效应不明显。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广、要求高,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转化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 二是休闲度假旅游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开发阶段。我市的休闲度假旅游大多为“农家乐”、“山庄游”等初级产品,规模小,相似度高,功能单一雷同。缺乏有规模、有特色、功能齐全、有吸引力、有影响的名牌休闲度假产品。 三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经营模式与周边地区存在同质化竞争,如“农家乐”、“山庄游”,甚至“温泉游”,和周边地区相比,差异性不大,特色不突出,精品项目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是城市整体形象不鲜明,认知度不高,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不够。 对此,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是积极推进本溪旅游业战略转型,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首先,充分认识到从观光型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型旅游为主转变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推进本溪旅游业战略转型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本溪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以提升本溪旅游文化品位,打造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和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其次,把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尽管休闲度假型旅游是未来的旅游主体,但观光型旅游并不会完全失去市场,从我国国情看,观光型旅游仍有很多发展空间。我市旅游资源富集,观光型产品和休闲度假型产品均具有较大开发价值,且易于相互融合,互为依托。第三,树立特色鲜明的整体旅游城市形象。本溪缺乏深厚文化积淀的影响力,也没有“黄金海岸”那样的吸引力,因此,历史文化牌对本溪没有优势。本溪有山、水、石、林、泉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山水的意境、生态的环境才是本溪城市的内涵和具象。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打造一流知名品牌。当前,旅游业已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品牌是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顾客忠诚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打造强势品牌和知名品牌,既是形势所逼,也是机遇所在;既是开放之举,也是发展之路;既是竞争必需,也是生存必要。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更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品牌力就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优势是一种综合的优势,品牌力是一种整合的竞争力。本溪水洞是我市最著名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20平方公里的本溪水洞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本溪水洞与温泉寺景区进行整合,把本溪水洞由观光型建设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对于推进本溪旅游业战略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市委的决定,积极加快本溪水洞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本溪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提升本溪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强本溪旅游业竞争力。 三是实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战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地的共识,很多地方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只有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应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使休闲度假旅游和本土性适当结合,塑造独有的与其他旅游产品区别明显的禀赋和特征,使游客产生消费欲望。名山、奇洞、热泉、枫叶、民俗、生态被称为本溪的六大旅游名片,但有些与周边地区的产品相似度高,优势不明显,要叫响这些名片,必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注重突出特色,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市场定位上,实现高中低端市场的合理划分,开发出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产品。既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要求,也面向大众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 四是加大宣传促销攻势,大力推介本溪旅游形象。要按照立足东北,面向全国,辐射境外的方针,梯度推进市场开发,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提高本溪旅游的知名度。加快本溪无锡旅游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无锡旅游国际化进程,在发展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环境质量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全方位加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依托周边城市和旅游协作城市,善于借用旅游联合体与旅游协作城市,打造我市旅游整体形象,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要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宣传本溪旅游、扩大市场影响,加大重点旅游市场促销力度。注重发挥节庆、会展等活动,借节造势,借会促销。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适应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单一的观光型相比,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要求更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休闲度假旅游涉及面更更广,服务门类将更加细化,只有更多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打造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需求。 六是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当地群众致富的的关系。旅游度假区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全力打造成生态旅游区,形成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同时要注重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引导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实惠,使当地群众的利益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利益相一致,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成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力量,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才能够顺利进行。 七是坚持开拓创新,开发冬季休闲旅游产品。当前,冬季旅游休闲形式,如滑雪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根据本溪冬季寒冷漫长的自然条件,积极开拓适合冬季的旅游项目,突破季节性的局限,使季节性旅游变成全年均可持续不间断进行的产业。
来源:《本溪人大》2010年第七期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