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关于我市实施蓝天工程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6 15:27:01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人大环资委

 

为促进我市蓝天工程的实施,改善我市空气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广良带队,对我市实施蓝天工程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本钢炼铁厂36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项目、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彩屯车间生产现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项目、城市道路扬尘整治现场,并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本钢集团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实施蓝天工程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有关地方性法规,全面推进实施“蓝天工程”,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合力推进蓝天工程的实施。“蓝天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全局性工作。自2012 年我市实施“蓝天工程”以来,按照省政府“蓝天工程”工作总体安排及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专门成立了蓝天工程领导小组,到相关部门和企业逐个落实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蓝天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蓝天工程”的实施。目前我市2013年蓝天工程省责任书项目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66个项目,已完成53项,投资额15.3亿元,正开工建设13项,完成投资约0.88亿元。在“蓝天工程”的推动下,我市已形成减排二氧化硫9574吨,烟(粉)尘4610吨的能力。

    2、突出工作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市政府实施“蓝天工程”过程中,明确工作重点,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蓝天工程”以来,先后淘汰了4420 立方米炼铁高炉,2座ф3.7×70、ф3.3×58水泥回转窑,52500kva矿热炉,6座燃煤倒焰窑。完成重点行业除尘项目26项,正在建设3个水泥脱硝项目,预计年内将全部完成。实施绿色本钢工程,完成本钢炼铁厂2265平方米烧结机脱硫、6号高炉出铁场除尘设施改造等工程47项,特别是对列入省蓝天工程重点地区的本钢北台厂区,在省蓝天工程责任书项目外,又增加投资1500万,新增大气治理项目20项,已完成16项,其余项目年底前全部完工。

    3、整治低空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完成维修、养护城市主次干路30条,整治街巷路50条,对全市76条主干路的行道树进行栽植、补植,共栽植行道树4800余株。加强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对工地围挡管理、工地内主要车行路硬化、工地出入口硬化、洗车设备设置、拆迁工程湿式作业、市政工地扬尘控制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查和督导,取得较好效果。“拆小并大”,共拆除19台锅炉,总计111蒸吨,中电投热电联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完成并投入运行加气站4座,在建3座,另有5座油气合建站正在建设中。在原有一条“绿标路”基础上,又扩建了两条“绿标路”形成“绿标区”,并购置了流动抓拍车辆,全市已淘汰黄标车2300台。完成7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完成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90辆。

    4、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本溪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本溪市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本溪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多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并严格遵照执行。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加强对供暖企业监管力度,保证脱硫除尘设施正常运行,有效控制燃煤污染;加强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监督检查频次,确保大气污染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加强重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监管,确定限产限排企业名单,严格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严厉查处冒黑烟车辆。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我市实施蓝天工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实施蓝天工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工业企业治理任务艰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企业烟尘污染是当前我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本钢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我市主城区污染负荷的70%,北台地区已被列为全省的大气污染重点地区之一。本钢、水泥等重工业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还未完成,落后产能和生产设备需要升级改造。全面实施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初步测算,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十二五”期间需投资45亿元。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市政府及企业承担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2、冬季供暖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我市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且城区周围群山环绕,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冬季供暖期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居多。目前,我市几大供热企业除广惠热力外,本钢、泛亚、华兴、衡泽四大供热企业的供热设施升级改造项目都列入了“十二五”蓝天工程污染治理项目,但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进展缓慢。市区内还有部分小热源和小锅炉,“拆小并大”、城市集中供热需要继续推进。

    3、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建筑工地、拆迁现场随处可见,但有的建筑工地施工不规范,未采取环保措施,造成车辆遗撒、建筑扬尘。此外,目前我市主次干路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覆盖,但有的支路、街巷路还存在着裸露地面等。这些因素导致的二次扬尘污染,也是影响市区环境的污染源之一。

    4、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剧增,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0万辆,并且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尾气的大量排放,对我市大气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是超标车辆、黄标车等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上路,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和黄标车超标排放问题严重,管理和整治工作不到位,对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市客运集团还有860辆环保不达标公交车辆面临更新改造,但由于资金原因,这些车辆难以在短时期内全部实现改造升级。

    三、对推进我市蓝天工程工作的建议

    为加快推进我市"蓝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加快对铁矿采选、球团、烧结和炼钢炼铁等大气主要污染源的工艺环节实施提标改造。要按照国家明确的时限任务,限期完成北台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加快淘汰北台的小高炉、小烧结等落后产能。加大对本钢、水泥等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鼓励和支持本钢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督促本钢完成除尘、脱硝及脱硫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工源水泥的搬迁改造,减少市内主要污染源的污染排放。

    2、拆小并大,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和联网供热步伐,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要从建设"三都五城"的高度出发,继续推进拆小并大,淘汰规模小、能力差、环保设施不合格、不符合产业要求的小供暖企业,消灭污染源,节能减排。加速推进中电投在我市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

    3、加强对城市施工监管,整治城市扬尘污染。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建设施工、拆迁施工和散流物料运输的监管,强化建筑施工、破路施工、裸露地面及道路扬尘污染的整治。对建筑工地加大执法和巡查力度,严禁车辆遗撒和带泥上路。加大城市绿化和美化工作,提高城市软硬覆盖面积比率,全面消除裸露地面。同时,实施堆场、料场、煤场、尾矿库等大型尘源的全覆盖工程,全面消除市区二次扬尘污染。

    4、推进实施气化本溪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一是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更新淘汰环保不达标的公交车辆,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全部采用油气、电气混合新能源汽车。加快市内机动车天然气加气站的布局和建设,推广和普及出租车采用双燃料。鼓励和引导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二是要严肃查处超标排放的大型运输车辆和黄标车。加强对城市绿标区道路的监管,限制黄标车行驶。

    5、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工作任务落实。为确保实现“蓝天工程”项目和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综合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确保“蓝天工程”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对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实行重点监控,严肃查处未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或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超标排放企业,该关停的关停,该搬迁的搬迁。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蓝天工程的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