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建立宜居美好城市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02 09:29:1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广良带领市人大环资城建委就今年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关于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情况汇报,实地了解了部分城建项目进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的原则,在全力建设中国药都和沈溪新城的同时,始终把老城区改造摆到重要工作日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使老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承载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1、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成就。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先后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到2010年,全市共拆迁棚户区17大片,新建回迁安置小区22处,新建住宅415万平方米,74910户棚户区和沉陷区居民从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2011年,我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又实施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三年来,共完成新建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3200套,组织建设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房屋13749套、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安置房屋3450套,组织建设了彩北、牛心台卧龙、福金、柳西柳北等国有工矿安置区,推进了这一民生工程的贯彻落实。

    2、房地产业全面发展。近年来,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很快。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创新征地动迁、补偿安置等工作模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引进绿地、佳兆业、恒大等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我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城市旧房改造问题,改善了城市面貌、腾空了土地、打通和拓宽了城市道路,更重要的是调整了城市结构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随着一个个楼盘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城市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市政府立足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改造了4座城市净水厂、27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市污水处理厂、本钢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升级,对市内13条污水沟进行了改造,使人们忘却了多年臭气熏天的垃圾河,所有污水实现了全部收集达标排放。实施重点污染源治理,搬迁改造了本溪水泥厂,关停了本钢一铁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升至全省第4位,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由一个“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正在变成一个“让人看不够”的城市。

    4、城市道路不断完善。主城区向东拓展13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和整治了37条主次干路,全面告别了“摸黑路”。开工建设了北地跨线桥一期工程,拆除了东芬转盘和铁路转盘,提升了主城区主干路网功能。全市已形成“一横、七纵、三环”的公路交通网络,城市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5、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了市容市貌、城市小招贴、铁路沿线两侧环境等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实施了太子河沿岸等亮化景观建设,建设了高峪山公园、真武山公园等,提升了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水平,努力打造具有本溪特色的城市景观。五年来,新增绿地569.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9.95平方米。穿城而过的河都成了景观河,主城区的小山头,都成了人们健身的好去处,都成了绿树成荫的小花园。

    二、目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城区停车设施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47820台。目前,我市停车矛盾主要集中在我市主城区范围内,在这一有限空间内,现有停车设施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机动车停放的需要。停车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停车难”日益成为百姓和代表关切的热点问题。今年人代会期间代表就停车方面提出建议多达16件。

    2、保障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目前,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主城区内基本消灭了集中连片棚户区,沉陷区治理和廉租房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在保障性住房改造过程中,国家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我市保障房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目前仅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就达4千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一些建成后的小区基础配套建设和管理滞后,有的道路没有硬化、垃圾无法及时清运,环境脏乱,没有物业管理。我们做一件老百姓满意的好事不容易,别让老百姓再不满意,这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3、城市道路破损老化。今冬过后我市部分城市道路破损严重,城区内的主次干路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破损、坑洼路面,影响了市民出行,也破坏了城市容貌。究其原因,除了气候和自然条件外,维修资金投入不足、维修方式落后、维修管理不及时是主要原因。加之,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严重腐蚀城市道路,造成道路使用寿命缩短,加速城市道路破损。去年,市级财政道路维护资金投入仅1000万元,设施维护投入500万元,有限资金只能用于市内最急需建设改造的地段和部位,地下排水管网、暗渠由于资金原因更是无法纳入到维修改造计划。现在设施建设改造欠账越来越多,仅道路和基础设施维护费用的资金拖欠就达8000万元。

    4、占道经营亟待整治。城市发展,需要一个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我市部分繁华商业街区如长江、永丰、消防、西芬等周边地段,占道经营问题十分严重。以长江周边的马路市场为例,一些商贩占用道路摆摊设点,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气候和规模,甚至一些原有在长江大厅经营的商户也将摊位出租,自己在外面摆摊经营;西芬市场周边业户把门前人行道出租收钱,道路两侧搭建各种简易房经营,造成人车难以通行。由于占道经营挤占公共道路,造成交通堵塞;不用交纳相关税费和管理费用,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恶意压价,破坏正常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周边大厅的正常经营;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产生噪音和大量垃圾,百姓反映强烈。此外,由于占道经营采取“打游击式”的经营方式,流动性大、难于管理,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多次进行整治,但收效不大,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顽疾”。

    5、广告牌匾杂乱无章。广告牌匾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反映了城市的品味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城市形象。现在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广告牌匾杂乱无章,大小、颜色、材质各异,林林总总,没有统一的样式标准,有的广告牌匾污损严重、破烂不堪,就像城市的牛皮癣。城市建筑上的广告牌匾就如人的穿衣戴帽,即使再漂亮的建筑,配上脏乱的广告牌匾,也会显得逊色很多。本来应该成为城市宣传名片的广告牌匾,却成了我市城市的“致命伤”,影响了市容市貌。

    6、城市管理体制不畅。目前,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体制不顺、管理执法脱节等问题,全市“大城管”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现在是“多龙治水”,看似管理部门很多,但管理责任界限不清、管理职能分散、工作严重脱节,管理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如在规划方面,规划审批、管理和执法权限分属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出问题相安无事,出了问题相互推脱,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谁都不去管,谁都管不了,百姓有意见。还有一些部门由于纵向体制不畅,工作难以施展。如市、区综合执法局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工作联动不够,无法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上下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

    三、意见和建议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2013年要以改造主城、建设新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因此,为加强我市主城建设改造,打造宜居本溪,建议市政府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主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重,在大力打造新城的同时,把主城建设改造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切实解决涉及百姓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城建问题。

    1、制定主城区整治规划。针对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整治规划,在整体规划中按年分段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主次支道路建设、小区管理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城市牌匾整治和管理、占道经营管理、停车场建设等。各相关部门按照每年整治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区域,制定专项规划,明确任务及时限,按各职能部门分工予以建设和管理。最近房产局提出以“暖房子”工程为契机,推进旧住宅区整体改造构想就是一个很好的重点区域规划。在大综合整治规划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有助提升城市功能、方便百姓生活、打造宜居环境的一些项目,使城市在不断变化中让百姓享受着幸福和快乐。

    2、严格道路维修建设质量。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也是城市的形象。去冬以来,全市有3.88万平方米路面因挖掘管沟变成“病路”,有约6万平方米因自然气候和大量使用除雪剂造成的破损道路,总共10万平方米的道路需要维修改造。维护任务量大、群众意见大。建议市政府把道路维修作为目前城市管理中的大事来抓,在道路维护和改造中要坚持列出计划、科学组织、同期作业,提高施工水平,避免重复建设,解决百姓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二是在道路改造的同时,协调电力、电信等部门对道路两旁的架空线路进行下地迁改工作,让城市上空视觉清新亮丽,街道显得更加宽敞平整,沿路景观更加赏心悦目。三是加大城市道路的管理维护能力,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制止随意挖掘破损道路的行为;强化道路日常修补,及时修缮破损路面,确保道路完好率,增强道路通行能力。

    3、停车场建设要纳入城建计划,予以推进。目前,我市停车矛盾主要集中在我市主城区范围内,在这一有限空间内,缓解停车矛盾、增加停车设施的有效供给,除了鼓励引导社会单位开放停车设施外,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建设地上、地下立体式停车场,特别是在我市主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地下停车场建设可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因此,建议市政府将停车设施建设纳入城建工程计划,将其作为道路交通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对新建的居民区、商业区,要一并规划建设停车设施;结合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政策,严格控制地上占道停车位的数量,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地下停车设施。

    4、完善保障房基础配套设施。保障房建设是我市当前重点民生工程。在目前保障房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保障房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必须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已建成的小区,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尽早规划建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保障房小区功能;对新建保障性住房小区,要力争配套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开工、同时竣工交付使用,确保百姓住的安心、住的踏实。

    5、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浩大的工程,要搞好这一工程,重在投入。没有投入,城市建设就不会有起色。一是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必须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适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投入力度。要改造老城、打造“三都五城”,每年500万的基础设施维护费“蜻蜓点水”,每年1000万的道路维修费“杯水车薪”。城建部门面对城市改造的艰巨任务,有种“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和无奈。二是对城市维护费的企业欠款,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督促有关企业抓紧偿还,以保证城市维护费用支出。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几年来我市棚户区改造腾出了大量土地,建议市政府给政策、给方便,由城建部门负责变现,所筹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规划全市广告牌匾,统一由城建部门管理、设计、出售,所得资金用于城市建设。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投资的多元化。

    6、加强对广告牌匾的管理。要下大力气整治城市广告牌匾。对一些擅自设置的、过期无人管理的和严重污损的广告牌匾,全部拆除;对不符合规范的牌匾要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整治,重点对主要商贸区、城市主要马路周边进行整治;同时今后凡是新上的户外广告牌匾要由建委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招标、统一管理,使广告牌匾设置更加规范有序,城市市容更加整洁靓丽。

    7、强化对占道经营的整治。要解决占道经营问题,注重疏堵结合。从我市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也要考虑规范管理秩序。对周边建成有农贸厅室,具备退路进厅条件的,要对占道摆摊经营的坚决取缔;对退路进厅条件尚不具备、周边缺乏相关市场、百姓确实需要的,建议借鉴东明早市的经验做法,采取阶段式开放市场,规划合适地点、限定经营时间,引导商贩规范经营,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

    8、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政府要管理好城市,必须要有一个顺畅和谐的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成立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市建委、房产局、综合执法局、财政局、公安局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就城市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集中研究、强力推进,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二是要理顺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职能划分。目前城市规划审批和城管工作中存在脱节和职责不清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在建设规划方面成立监管机构,实行谁审批谁管理。如山东泰安专门成立了规划监察支队,负责规划监察和规划审批后的管理工作,独立行使规划执法权,减少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理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目前,市区两级综合执法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建议市政府对管理体制问题予以研究和调整,逐步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上下联动,提高城市管理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