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市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时间:2008-12-19 16:17:04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市委的意见,就如何推进我市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强城市管理,市人大环资城建委专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相关行业座谈会,走访部分管理单位、开发建设单位和街道社区,广泛地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在此基础上,环资城建委召开会议进行了讨论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一、本溪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调查中了解到,社会各界对市委提出的推进老城区改造、城市沿太子河上溯发展和实施沈本一体化战略、建设沈本产业大道、拉动城市新区建设表示赞同;对市政府积极推进各项城建工作,使城市新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及城市管理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感到满意。突出表现在: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溪群山怀抱,太子河蜿蜒从市区穿过的自然优势,提出了 “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城市沿太子河上溯发展”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城市东扩取得明显进展。最近,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确定的沈本一体化发展目标任务,专题研究了沈本一体化和本溪城市建设问题,以本溪经济开发区为主体规划建设新城,使本溪城市向沈阳方向靠拢,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沈本一体化的战略规划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二是老城区改造效果显著。在老城区改造上,市政府把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作为近年来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区两级政府倾心组织,经过几年努力,彩屯、彩北、新立屯、河东等5万平方米以上棚改工程和治沉安置工程已全部完成,柳塘、大堡、河西等5万平方米以下棚改也已陆续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治沉、棚改两项工程合计,共有3万多户、10多万居民陆续得到了妥善安置,他们几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们从中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将南芬区纳入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的范围之中,南芬的11片棚户区,已经有4片进行了动迁和开发建设。自2004年以来,市政府加大了市政道路改造力度,累计投入5亿多元,实现了中心市区“四纵三横”的干道框架,改造维修城区主次干路40余条,面积百余万平方米,市区道路与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三是城市东扩速度明显加快。经过市政府近几年的艰苦努力,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在大峪、姚家、程家、卧龙等新区基本上完成了10片住宅区,170万平方米楼房建设。目前,老城区人口已有近6万人进入新居。据明山区统计,2002年底,全区人口为31.8万人,到2007年底已达39.8万人,增加人口大部分是由老城区迁入新区的。通过实施公共设施建设,一中分校、体育馆、博物馆、防汛指挥中心、广电大厦、建设大厦、工会大厦等已相继落户大峪地区。位于姚家的枫叶广场项目,是全市最大最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施工量,计划今年6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本溪城市东扩已初见成效,展现新姿。

四是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市人大制定了《本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本溪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本溪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规,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城市道路改造及市容综合整治,使城市市容市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增加保洁人员,扩大机扫范围,增加机扫作业时间,使环卫工作保持长效管理、常态达标;稳步推进城市绿化工作,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19平方米。去年我市跨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四大广场”的建设改造、太子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及城市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城市的美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形成了“三条城市亮化线”与城市其它重点部位亮化的点面结合,山城的亮化水平在全省已居前三位。调查中各界普遍认为,这几年,本溪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城市道路平整了,市区街面干净了,山城夜景更美了,花草树木增多了,天变蓝水变清了,生活环境改善了。    

二、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调查中,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面貌所发生的变化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我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许多兄弟城市相比,与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要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

1、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随着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城市东扩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加之老城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一些企业转制搬迁,一些区域“退二进三”,使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均发生很大变化。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速度加快,沈本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施和沈本产业大道的建设,对城市用地结构和城市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城市规划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规划执行不严,管理审批随意性大。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没有按照规划认真执行,开发商受利益驱使说改就改,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土地竞标摘牌后,随意增加容积率,影响公平竞争,社会反响比较大。由于规划执行不严,造成不少建设项目都是由开发牵着规划走。

3、审批速度慢,影响开发建设速度。南方全年都可以搞开发建设,我们一年只能干七个月,审批速度直接影响建设速度。调查中,一些开发商反映,现在审批程序复杂,从报件到批复,从员开始,逐级审查,有的甚至反复多次,造成一般办理手续需一年到一年半。办文流转也比较慢,层层批,大约需要三个月,有时没有明确意见,有的这个部门同意了,那个部门不同意,开发商为抢时间、抢进度,未批先建,给综合执法局管理造成困难。

4、动迁难的问题突出。土地挂牌前未能做到 “三通一平”,大都以毛地出让方式进行,动迁及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多由开发商来进行,由于缺乏法规依据,动迁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遇到顽固户,政府难管,法院难受理,动迁问题得不到解决。有的给动迁户超出几倍的补偿,人仍不走,造成项目结转、资金浪费,不但影响开发建设进程,而且影响社会稳定。

5、对城市规划区建设土地控制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及时制定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控制缺乏管理依据。二是对新区突击乱建控制不力,致使动迁开发建设成本加大,对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造成人为的困难。

6、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设施不完善。有的住宅区建设缺少雨污分流设施,污水直排;有的住宅区公共设施不配套,居民生活、购物不方便;有的区域建设缺少公交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司乘人员临时休息难、上厕所难;有的住宅区建设没有考虑居民的自行车存放问题等。

7、老城区插建问题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市老城区改造仍处于“建筑优先、绿化填空”的模式,插建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插建后的住宅区,绿地面积小,活动空间小;有的区域建筑物与人口的密度不但没有得到疏解,反而更大。

8、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不彻底。国家确定我市13720户采煤沉陷区安置量均为CD级重灾户,AB级户暂没考虑。实际情况是采煤沉陷区居民住宅大多是“社宅”式连体房屋,CD级房屋扒掉后,有的AB级房屋失去支撑,变成了危房。由于这种“拔大毛”式的拆迁,加之断电缺水现象时常发生,AB级房屋居民的生存面临困难,迫切希望政府统筹考虑早日搬迁。如溪湖竖井办事处的黑金社区和宝藏社区等,目前仍有大量AB级房屋没扒掉,影响下步规划和整体改造。

9、城市“五乱”现象仍比较严重。一是车辆乱停,由于停车泊位少,占道停车比较普遍。二是牌匾乱挂,广告乱贴,影响了城市容貌。三是摊点乱摆,有不少甚至是占道经营。四是垃圾乱扔,不按规定时间地点,随意乱扔垃圾。五是次干路、支路、街巷路两侧及小区内乱搭乱建,造成行路不畅及小区的脏乱差。特别是由于管理和宣传不到位,有的在新建住宅区里又开始建小棚子做起了小买卖。还有,一些工地由于管理较差,车辆带泥上路,影响市容卫生,增加了城市环卫工作量。

10、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问题较多。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物业收费不到位,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致使小区的环境容貌、社会治安及房屋维修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物业公司难以为继。特别是棚户区、沉陷区改造后安置动迁户的住宅小区,物业费收缴难,物业管理资金严重匮乏,物业管理更为艰难,长期下去,这类住宅小区的环境面貌将会遭到破坏。

上述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讲,由于受地理位置、城市地貌、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老城区厂居混杂、道路狭窄、建筑拥挤、污染严重,给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城市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主观上看,一是由于规划建设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缺乏标志性建筑和地方特色。二是由于相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法规不完善,使得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和城市管理有些方面缺乏政策与法律的支撑。三是由于审批机制不够科学,办事效率不高,影响开发建设速度。四是由于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各部门相互间衔接不紧,配合不够,使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形成真正合力。

三、对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为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加速老城区改造和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使城市建设适应本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建议:

1、要加快城市规划调整和各类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和建设本溪新城。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要不失时机地对城市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同时,还要超前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沿太子河上溯发展的前提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城市发展布局,抓住沈本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确立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要认真研究石桥子、歪头山、张其寨37平方公里新城建设规划,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经济区,以沈本一体化推动本溪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溪新城地处沈本工业经济带,是实现沈本一体化发展重要空间,是本溪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因此,新城规划必须要有前瞻性,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本溪新城,要明确新城的功能定位,在城市布局上下功夫。新城规划区内要尽早封区,加大土地管理力度,防止借新城开发之机,突击乱建乱占,人为地增加新城开发建设成本。要认真研究论证《本溪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加快规划步伐。

2、要严格执行规划,杜绝随意乱批。总体规划一经确定,要适时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不能随意变动,重大变动要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总体规划相关的其它规划变动应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说明,要杜绝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3、政府要加大对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城区建设应实行政府拆迁、土地储备、净地挂牌出让。供电、供水、排水、道路、公交、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应优先建设。要考虑城市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商业网点、社区物业等服务设施应与新城区开发相配套。

4、要认真研究城市发展动力。新城区的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拉动政策和跟进措施,增强吸引力。要调动市内外开发商及各类企业家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鉴鞍山、铁岭等市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的做法,建议市政府从现在起,应制定行政中心迁移规划,是在原规划的威宁地区,还是规划在与沈阳接壤的新城,政府要拿出具体战略规划意见,以修编总体规划,并适时付诸实施。

5、要建立高效便捷、民主公开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制。解决办理开发建设审批手续难、速度慢的问题,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研究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其次,要在依法办事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大厅的作用。对重要建设项目,要采取现场办公、联席会的方式共同讨论决定,减少审批流程和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在保证建筑安全的情况下,有些审批环节能减的就减,有些审批权限能放的就放,同时要加大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力度。要建立民主决策程序,增强建设项目审批的透明度。有关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要问题,在审批决策之前应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6、要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要大力推进棚户区、沉陷区改造,特别是沉陷区AB级房屋要尽早做出动迁计划,付诸实施。南芬区城市建设欠帐较多,作为老城区改造的一部分,市政府应在资金等有关政策上予以扶持。今后,除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造外,老城区改造和建设要实行沿太子河上溯发展的规划,在建成区避免无规划的单体拆建和不合理插建,改造要成片地、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实行拆二还一,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突破这个底线。

7、要妥善做好动迁安置工作。坚持动迁政策标准,合理确定补偿金额,依法实施动迁。对有意干扰、阻碍,超出法规政策的不合理要求要依法予以处理,以建立良好的动迁秩序。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有关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使公众正确理解有关法律法规内容,以利城市动迁工作。

8、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要进一步搞好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与维修养护工作。老城区道路改造要以加宽车行道为主,适度调整车行道、人行道的比例。增加道路两侧美化、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新城道路建设应该保证宽敞,利于通行,同时坚持道路两边的亮化、美化、绿化,打造城市道路景观带。二是要继续搞好“城乡清洁工程”。以治理“五乱”为重点,整治街面牌匾广告,使其规范化;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清理占道经营,使城市容貌保持整洁。三是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相关职能,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管理城市的整体能力。

9、要加强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体制,形成市、区、街道和企业的物业管理网络,使物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物业管理方式和标准,积极探索和推行“菜单式”物业服务。三是要积极推进住宅区物业管理的市场化进程,建立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契约关系。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质量,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10、要依法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要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和完善《本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以适应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本溪市征地动迁安置办法》,解决开发建设动迁难的问题;制定《本溪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使住宅区的物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制定《本溪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以加大市政设施管理力度。还要制定解决建筑遮光问题等其它相关的法规、规章。市政府要按计划适时完成立法议案前的工作程序。对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力度。市政府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在每年3月份就上年城市建设计划项目完成情况和本年计划项目安排向市人大做专题汇报。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强化管理、精心组织、真抓实干。这项工作搞得好,对于改变现状和开创未来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努力把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8528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