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把脉”山城食品安全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2-06 10:26:03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人大常委会监督食品安全纪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10910日,省人大在我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召开了省、市人大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座谈会,就我省及各市食品卫生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以及省、市人大如何进一步开展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上,我市重点汇报了常委会近年来,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坚持做到长期抓、反复抓、连续抓的监督工作思路,“把脉”山城食品安全,让群众放心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同。

关注群众利益 实施常态监督

        近年来,常委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并适时听取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报告,使监督食品安全工作保持常态性。2008年,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分成3个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对我市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了视察,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现代化检测设备缺少、检测水平不高等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召开了政府协调会,专门研究落实意见指出的问题,并明确责任,下拨专项资金,投资120万元,为市食品检测中心以及大河农贸市场购置了部分食品检测设备,保证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针对群众反映一些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小饭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常委会及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分别对部分学校食堂及“小饭桌”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视察,并向政府提出整改建议。市政府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了“小饭桌”的食品卫生标准及经营行为,依法取缔了一些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小饭桌”,保证了学生饮食安全。2010年,重点加强了对节日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采取市、(县)区人大上下联动的方式,多次组织代表对城乡集贸市场、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大型食品商场以及副食品供应网点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视察和检查,督促政府采取切实措施研究解决,以保障节日市场食品安全,并要求政府将解决结果通报委员会,便于实施跟踪监督。今年6月份常委会组织代表深入到蔬菜种植合作社、乳业公司养牛场、调味品生产车间、农贸大厅以及宾馆饭店,对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链条无缝”式的监督检查。针对一些基层领导和监督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相对较少、任务监管繁重、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向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普及工作、切实增强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有效监督、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和水平等建议。市政府逐条逐件对照检查,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使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盯住热点问题  实施重点监督

        一段时期以来,“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毒馒头”等食品领域事件频发,一时间山城百姓议论纷纷,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常委会十分重视,对群众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及时组织代表对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视察,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针对“问题乳粉”进行了7次大规模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业户7869户次,台账6634册,抽样检验有关食品300个批次。市政府还展开了针对地沟油的集中清查行动,查处加工销售地沟油案件2起,打掉“地沟油”黑窝点1个,查扣“地沟油”1.5吨。为了保证群众吃上“放心肉”,市政府在对外埠进入我市的猪肉进行严格检测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打击各种私屠滥宰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业户实施24小时监控,共立案5起,没收病害肉850公斤。专项整治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琪在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说:“食品安全涉及民生大事和稳定大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常委会就是要通过执法检查,促进政府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叶兴建)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