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实施《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04 16:38:0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为促进相关法规贯彻实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按照主任会议计划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于三月下旬组织市人大代表,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广良带队,对我市贯彻实施《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下简称创卫)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实地察看了溪湖区彩胜小区,明山区西芬农贸市场,大峪新村、铁麟和鹏程小区,东胜小学旁废品收购点,地工路,平山区永丰商业城垃圾中转站、兴安城乡结合部和平山路银座楼下五小行业单位,听取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市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在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的基础上,于2010年底正式启动创卫工作。两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创卫工作目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创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召开了全市创卫工作推进大会,部署了创卫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阶段实施规划,向各涉创单位发放了任务书。重新调整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创卫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组织基础。市政府还将创卫工作纳入服务环境绩效考核,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直接挂钩,对完不成创卫指标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在制度上保证了创卫工作稳步推进。

(二)职能部门责任明确成效初显。市爱卫委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对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做了大量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建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市容环境整治、绿化和建筑工地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药监局切实履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制订详细创卫进度表与路线图,使创卫工作有序、有计划地推进。质监局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严格实施食品生产准入制度,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公安交警支队加强了城区道路“乱点、堵点”的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建设。房产局加大了住宅区综合整治、违建清理、物业管理等的工作力度。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改造维修了峪明路、东明路等300条主次干路、支路和街巷路,整治摸黑路184条。改造铁路转盘、东芬转盘。完成千金岭垃圾填埋处理工程、永丰立交桥等城市排水设施维修工程。建设水洗公厕15座,改造敞开式二级点8座,更新密封式垃圾箱150个,购置一批垃圾清扫、运输、处理专用车辆及设备。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及绿化景观带建设,整治小开荒。整治住宅小区188个,建设精品小区30个,新增改造绿地154.8万平方米

(四)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在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有了显著变化。一是重点整治次干路、居民小区、商业区、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点、农贸市场及周边等市容环境。二是开展“擦亮本溪”活动,团市委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签字仪式活动,市建委等部门组织人员对主次干路交通护栏、市政公用设施、临街广告牌匾等进行清洁。三是大力整治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影响市貌问题。四是开展了农村乡镇村屯、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有一定提升。

二、我市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在促进城乡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条例》规定及《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区共有主干路28条,次干路32条,街巷路533条。由于道路施工,小区改造,自然破损等因素,环山路、福金路等主次干路存在坑洼、碎裂、隆起和溢水等问题。大部分街巷路、人行步道需要改造维修。我市目前36座地下式垃圾中转站有7座因种种原因未能启用,其余的大部分不适应当前的运储方式,既增加运储成本,降低储存容量,也成为破坏周边环境新的垃圾源。全市仅有机械化清扫车15台,清扫率为10.4%,距离20%的指标要求差距较大。在所有88辆垃圾运输车辆中,有39辆敞篷车,达不到垃圾粪便密闭化的要求。

(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比较薄弱。城区已注册的21个农贸市场、3个早市、7个露天市场,普遍存在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商品划行归市不规范,摊位摆放混乱、占道经营严重、环卫设施和给排水设施不健全等。明山区西芬农贸市场因管理不够规范,卫生状况较差,周边秩序混乱,业户意见很大。长江商场周边路口的人行道被三轮车、面包车等霸占,马路两侧布满占道的摊贩,导致行人不畅,车辆难行。次干路、街巷路“五乱”现象随处可见,成为多年难以治愈的“顽症”。“五小行业”普遍存在证照不全、卫生设施不达标的问题。

(三)城市管理体制尚需理顺。城市管理机制存在管理交叉、体制不顺等问题,致使城市管理横向不顺、纵向不畅、审批和管理相脱节及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导致群众对露天市场、弃管小区等问题反映很大。另外,尚没有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创卫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调度、考核通报的机制没有形成。“门前三包”管理机制也尚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执法监管,责任主体自觉落实三包责任的行为没有养成。

(四)全社会参与创卫工作氛围不浓。一是个别地区主要领导和一些部门领导对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履行职责不力,工作存在时紧时松、集中突击的现象,影响了创卫整体工作的开展。二是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和齐抓共管,有些涉创单位缺乏创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多数市民没有积极投身到参与、监督环境卫生管理中来,齐创共建全民氛围不浓。四是企业、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薄弱,少数群众的社会公德及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媒体及舆论监督不够,没有形成经常性的舆论宣传态势和社会监督氛围。

(五)创卫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环卫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工程、市区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市容市貌改造工程、市区绿化美化工程、市区夜间亮化工程等十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资金投入。目前,各级爱卫会普遍存在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创卫的工作进度。县区爱卫会办公室在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和改善。

三、对今后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的建议

贯彻实施《条例》及创卫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是创造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客观需要,是防止疾病滋生传播的重要措施。为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健康、快乐和幸福,建议市政府今后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及时对地工路、环山路、福金路等城区主干路进行维修改造。按要求对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泥土暴露、路面低洼不平等突出问题进行改造。在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同时,城市新区建设要合理规划,预留环卫设施及用地,使老城和沈本新城同建同创,相得益彰。公共厕所建设要合理布局,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抓紧建设垃圾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和新增垃圾中转站,购置必要的垃圾清扫设备和封闭式运输车辆,设立足够的垃圾收集容器。重视市区高速环入口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名片辐射效应进一步向外延伸。 

(二)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要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对全市环境卫生部位进行排查,打好攻坚战役,量化细化整治任务,做到整治一项见效一项。一是要下力气对农副产品市场实施改造升级,达到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环卫设施齐全、卫生状况良好、市场周边街道无乱摆卖现象等要求,打造出农贸市场改造样板并在全市进行推广。二是要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强化对“五乱”及广告牌匾的综合整治。三是要加快推进居民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解决弃管小区和未验收入住小区的责任和管理问题。四要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整治。以兴安、千金、卧龙、高速公路南口、彩北等部位和兴安村、彩北新村两个城中村为重点,确保达到道路硬化、环卫、市政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环境整洁的标准要求。五是要建设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对建成区内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清理整顿,推进封闭式回收亭进社区。六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城区内“五小行业”营业证照不全,清洗、消毒、通风、上下水设施及管理混乱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加强日常监管。

(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一是要制订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奖惩严明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机制,明确市和区执法部门、审批和管理部门、管理和执法部门的责任,推行审批管理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二要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广泛参与机制,发挥部门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加大检查、督导、执法和处罚力度。三是要形成一个由市综合执法、公安、建委、房产、卫生监督、街道等部门联合整治的管理机制,杜绝行政执法部门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四是要组建环境卫生监督员队伍,定期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及“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管。

(四)营造全社会同创共建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涉创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贯彻实施《条例》和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中,实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创卫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要加大“爱我家园”的宣传动员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卫生评比竞赛活动,将创卫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提高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要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强化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营造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各行业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创卫工作资金投入。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科学制定投入计划,从政府财政中列出专项资金,从财力上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创卫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要继续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协调辖区大型企事业单位投入,自觉对照标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要积极引导市场主办方、个体经营户投入相应资金,加强“门前三包”、消毒保洁、功能布局等方面改造。尽可能调动社会其他力量,实现多元化投入,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创卫局面。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