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关于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的视察报告

来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发布时间:2008-12-26 10:41:2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视察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景云带队,于6月上旬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情况进行了视察。 视察组先后察看了溪湖区火连寨村、溪湖区站前广场、平山区广峪小学、南地办事处广山社区、明山区新明办事处程家社区、南芬区下马塘镇程家村以及市体育馆建设工程,听取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情况

 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近两年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加大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力度,加强了对群体活动的科学指导,努力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为本溪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主要表现为:

 ()  抓组织、带队伍,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市政府针对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把群众的广泛参与、自发的组织和有组织的引导相结合。有计划、有目地加强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建设和体育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了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站建设、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别到本溪县、桓仁县、南芬区、溪湖区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了54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了我市村村有体育指导员和篮球、乒乓球裁判员的格局。选派部分骨干外出学习国家普及推广的群众体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站140,社会体育指导员1676名,其中国家级3名、一级185名、二级1242名、三级246名。近年来,我市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十分活跃,体育协会已达25个,体育俱乐部10个,特别是老年人体育协会已经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即市、县(区)、乡(镇),活动丰富多彩,富有影响力。老年体育协会的工作曾多次受到省里表彰。

  ()  抓基础、上设施,为全民健身提供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和条件比较落后,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与群众追求健身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把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筹措资金,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和体育设施,大力提倡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100余万元,为我市农村170个行政村各安装了1副篮球架和2个乒乓球台,为部分行政村安装了35套健身路径。为城市部分社区和学校又投入110万元安装了46套健身路径,为棚改新区安装了22套健身路径;在溪湖区站前广场建成一处有20副乒乓球台的健身长廊。同时还为市老干部疗养院、溪湖监狱、本钢、北钢等投建了多个健身苑角,分别安装了乒乓球台和台球桌等体育设施。由市政府投资1.2亿元新建的市体育馆也即将投入使用。

  ()  抓普及、搞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市政府把引导全民参与健身,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作为全民健身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一是利用全民健身宣传周、职工健康日活动、举办各种比赛和表演来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二是根据各个群体的不同特点,举办太极拳表演、儿童体育舞蹈表演、健身操表演、长跑、门球、乒乓球、篮球比赛等不同形式的健身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三是注重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例如在全市开展了推广大众广播体操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乡镇培养了一批大众广播体操骨干,使这一活动在全市得到普及;四是为营造宣传奥运、宣传本溪的浓厚氛围,举办了一系列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如冬泳比赛、龙舟比赛、万人徒步健身、棚改新区居民民族舞、健身操、健身秧歌比赛等活动。两年来,全市共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近百项,参与群众达50余万人次。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活跃了山城人民生活,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  抓基础、育人才,强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

 市政府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纳入了县(区)体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了《本溪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和《本溪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实施奖励政策,推动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的规范建设,有力地保证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后劲。目前我市共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1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0所、市级30所。两年来,共向专业运动学校和运动队输送200多人,其中市级180人,省队和大专院校30多人。

 二、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察中了解到,我市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很协调,相对滞后。一些地方、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同志对《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意识不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时间、精力远不如对待其它工作。没有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没有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新区建设没有体育设施和体育用地规划,或者是应占比例小。形成“想投入没地方,有地方没投入”的局面。例如:棚改新区程家社区,把健身器材安放在已经建好的绿地上,使绿地遭到一定程度地破坏。我市社区群众健身场所太小,健身器材数量少,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三是体育设施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由于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和单位,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现已有部分体育设施损坏,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是体育设施落后,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全市符合田径400米跑道的体育场仅有三处。特别是学校体育场地十分紧缺,全市不具备200米跑道活动场地的学校有349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学校只有201 。由于学校活动场地小,课间操需要分批进行。体育设施和器械也十分缺乏,很难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限制了中小学生校内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是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我市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经费来源,缺乏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体育工作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体育、经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够。

 六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城乡差距比较大。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在健全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几点建议

 ()加强宣传,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对《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全民健身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改善群众性体育运动条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组织并大力支持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强化全民健身与休闲娱乐相结合、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市政府要加强依法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管理,树立并强化自己的法律责任感。

 市政府要严肃认真地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各项规定,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建设规划部门在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要按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对已纳入规划的体育用地和已建成的体育设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沟通、配合,加强管理和监督,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责任制,给广大群众营造一个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环境。

 ()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体育事业经费投入。

 市政府要按照《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设施建设投入。变单一投资为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要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鼓励市内外的企事业组织、社团和个人投资兴建各类体育设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速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同时,要加强体育资源的整合,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

 ()坚持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市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逐步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以及我市学校普遍存在的场地狭小、体育设施缺乏等问题。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实施对象的重点,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要保证体育课的时间和质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要建立并实行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支持、公民积极参与的机制。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突出中小学校、社区和乡镇这三个重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市民进行体质测定。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表彰和奖励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促进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