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与报告

谈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19 09:24:24 浏览次数: 【字体: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以及它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许多国家把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旅游产品集群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确定为本溪市支柱产业是市委、市政府重大决定,是辽宁省新一轮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本溪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具体实践。如何贯彻市委加快发展旅游接续产业的战略构想,发挥我市资源优势,推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笔者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我市旅游业发展基本现状

我市旅游业是以1983年开发本溪水洞为标志,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发展阶段,2000年后我市旅游业趋向规范、规模发展。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报告将旅游业确定为我市三大接续产业之一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尤其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政府对旅游产业经济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1997年和2002年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后,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本溪满族自治县提出了“突出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桓仁满族自治县确立了“工业富县,农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思想。溪湖区提出了“三产活区,旅游为龙头”的发展思路。明山区、平山区、南芬区结合本区实际,研究确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市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桓仁满族自治县和本溪满族自治县分别投资70万、60万,编制完成了县旅游总体规划。桓仁满族自治县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完成了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总体规划。其他重点风景区如桓龙湖、望天洞、虎谷峡、大雅河漂流、关门山、铁刹山、大冰沟等地也都制定了开发建设规划。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保护和利用。

2、旅游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的建设,旅游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旅游要素功能不断完善。本溪水洞投资2470万元,进行了新一轮的景区改造建设,完善了路网,提高了绿化水平,拓展了游览范围。桓仁满族自治县投资9400万元,用以五女山、大雅河漂流、佛顶山等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一条街和1000多平方米的旅游购物商场。本溪满族自治县累计投资近1亿元进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改造了小草线、铧本线等线路,修建了县城沿河3.5公里的带状公园,对旅游沿线村、镇“三堆五乱”予以了整治,组建了旅游交通客运公司,在关门山景区建了大型停车场,旅游环境得到改善。明山区投资3800万元建了从一级路通往兴隆湖和同泉休闲村的两条柏油路。桓仁满族自治县还建立了300 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以旅游的宣传促销、项目包装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南芬区也从财政拨款1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并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20%

3、旅游商品得以大力开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各地都依托当地资源,开发了具有辽东特色的各类旅游商品。现已开发了工艺品类的山核桃工艺品、根雕、版画、木刻、草编、蝶画、奇石、辽砚等,滋补保健类的人参、鹿茸、熊胆粉、蛤蟆油、淫羊霍、刺五加等,土特产类的山野菜、蘑菇、木耳、野果等,200多个品种。有些商品如华康保健品有限公司的滋补保健系列、春宝集团公司的山野菜系列、龙宝集团的参茸系列等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天龙洞利用辽东山区特产山核桃,经艺术构思,巧妙设计,精心制作,开发出了古朴雅致、玲珑剔透、新颖独特的山核桃宝葫芦系列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制作的2.008米山核桃宝葫芦赠送给北京奥申委,赢得了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人士的赞许。该工艺品在今年6月全国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获得特别奖。仅从今年5月投入市场,销售收入就达20多万元。旅游商品的开发,促进了就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天龙洞仅工艺品加工安置就业110人。华康保健品公司直接安置就业130人,带动了150个农户。春宝公司带动了100多农户,使每个农户年均收入1万多元。

4、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也快速增长,特别是县区旅游总收入成倍增长。桓仁满族自治县2000年至2003年旅游收入分别是2141万元,9914万元,1.6亿元,2.4亿元;分别增长了336.3%61%50%;占全县GDP9.2%。本溪满族自治县2000年至2003年旅游收入分别是1.4亿元,1.93亿元,3.29亿元,3.4亿元;分别增长27%70.4%3.3%;占全县GDP6%。明山区2001年至2003年旅游总收入分别是3000万元,4500万元,7060万元;分别增长50%52%;占全区GDP6.5%。南芬区2003年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占区GDP6.8%2000年至2006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分别是6.8亿元,9.52亿元,12.9亿元,17.1亿元,21.3亿元,28.7亿元,47.1亿元;分别增长了28%35.63%32.4%35.2%35.8%64.1%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餐饮、流通、文化、农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招商引资。直接安置了23000人员就业,带动了一些农民增加了收入,并间接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尽管我市旅游业近几年来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功能与发展大旅游不适应。一座城市不仅是旅游的集散地,本身也是旅游产品,城市的配套设施越完善,现代化程度越高,城市形象越鲜明,吸引力就越强。就目前的城市道路、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设施、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与优秀旅游城市还远远不适应,本溪市的城市风格、城市文化、城市品味、特点还很欠缺。至今我市没有一处城市标志性的雕塑,没有一处大型广场。虽然餐饮业比较多,但真正够档次、够规模、够水平的没有。作为较大市至今没有一个四星级酒店,全市三星级宾馆酒店包括两县只有五个,697个床位,最大的三星级酒店明珠大酒店也只有260个床位。至今我市仍不具备接待大型会议,举办大型会展和活动的能力。现有的宾馆酒店也是档次低,功能不齐全,服务质量差,因此我市容留客人能力差,对外吸引力不强。去年5月我市一旅行社接到一个250人的旅游团,因我市没有一个宾馆有能力接待,最后将这个团安排到鞍山住宿。一些大旅游团和豪华团我市不敢接,大多数游客当天游完当天走,去到周边市住宿。春秋旅行社去年接团3000人,在本溪住宿的仅占20%。游客在我市发生的消费主要是门票和就餐的消费。由于我市接待能力差,吸引力不强,旅游六要素综合效益难以提升。

   2、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在开发旅游资源上,都注重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本溪深厚的人文文化资源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开发,我市人文资源单体103个,许多人文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如铁刹山道教文化、高句丽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庙后山人类遗址及本钢历史文化等等,都没有有效地得以开发和梳理。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特别有利于开发冬季冰雪项目,我市几年来都没有把这一项目开发起来,致使我市旅游业半年忙半年闲,也造成了我市宾馆酒店在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淡季大部分空闲的状况。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的开发单位急功近利,边开发边规划,规划跟着开发走,致使有的景区失去特色和原始功能。一大批规模小、条件差、缺少文化特色的民俗村、休闲山庄一哄而起,由于缺乏指导和组织,出现了克隆化、雷同化的经营。

3、旅游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尽管我市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优势。各县区、各部门在发展旅游上是各行其事,各旅游企业在开拓旅游市场上是单打独斗,缺乏打造整体品牌意识。有的部门还没有把工作融入到发展全市大旅游中。旅游行业缺乏互相支持与配合,有的宾馆在旺季时对旅行社支持不够,打折少,有的景区对本市旅行社优惠不够,致使旅行社在牵动要素中活不起来。对于如何把全市旅游进行组织指导,统一整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推向市场,我市在这方面缺少措施和办法,旅游要素产业链始终拉动不起来,综合效益不高。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我市在打造旅游品牌方面,投资不足。宣传力度不大,方法不多,渠道不宽,客源少,市场小。至今我市主客源市场仍是东三省,关内也只是拓展到北京、天津、唐山。一些游客从沈阳越过本溪直接到丹东,许多游客知道水洞而不知道本溪市。在开拓客源市场方面,我市整体推介不够,力量不足,开拓不远。各县区及各旅游企业在宣传促销上都是各寻各的道,各出各的招,自己搞自己的,开拓旅游市场力量分散,效果不显著。各旅行社每年都拿出部分经费,到外地通过与旅行社合作来搞宣传促销。天龙洞近三年拿出100多万元通过电台、电视台、新闻媒体等渠道搞自家宣传。一些旅游企业表示,愿意自己出资给市政府作宣传经费,希望市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力量拓展旅游大市场。

5、旅游商品市场开拓不够。近几年我市不仅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旅游商品也得以大力开发,现开发出几百个品种,许多商品如山野菜系列、滋补系列、工艺品系列等,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极具竞争力,市场非常好。但我市对这些旅游商品没有进行有效组织起来,没有为旅游商品搭建起市场平台。除桓仁新近建2个旅游商品购物商场外,我市各旅游景区没有一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所有旅游线上没有一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所有的星级饭店都没有设置本市开发的旅游商品购物店。一些商品开发商开发出了商品满外地跑寻找市场,许多非常好的旅游商品如山核桃宝葫芦、山野菜、淫羊霍等商品被外地抢购,本地见不到。许多游客要买本溪的旅游商品买不到,导游员也找不到哪有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旅游商品占整个旅游过程消费的25%左右,但我市的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几乎是零。

6、对旅行社的培育不够。经几年的发展,至今我市旅行社只有24家,而且规模小,人才少,能力弱。由于我市对旅行社培育、支持不够,近几年一些旅行社都纷纷倒闭。如三江旅行社、华夏旅行社、东东旅行社、金帆旅行社、通达旅行社都在近二年相继倒闭。现有的旅行社能够健康平稳运营的也只有十几家。各旅游企业对旅行社优惠不够,缺乏支持,旅行社在接团方面没有积极性。据资料统计,2002年全市旅行社接团1382个,4.4万人;200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41.5万人,其中旅行社接待5.2万人,只占全市接待国内游客的1.53%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对策

1、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旅游接续产业,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型时期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政府应成立旅游业发展委员会,研究制定发展全市旅游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决定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各部门都要围绕旅游产业确定工作思路,把发展大旅游贯穿到工作中。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发展旅游,规划先行。在规划区内乱批滥建和破坏景观的现象,要坚持予以纠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证规划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2、要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发挥城市旅游载体作用。要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绿化和美化工作。今后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上,要把大旅游思想贯穿其中。对现有的宾馆酒店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市应尽快建一所五星级酒店,提升我市接待能力。要精心塑造有文化品味,有风格特点的本溪城市形象,增强本溪吸引力,充分发挥本溪市在发展大旅游的城市载体作用。

3、要加强全市旅游的统一整合,提高旅游六要素的综合效益。政府在全面推进旅游产业中,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要突出特色建设,对本溪水洞实施体制改革,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企业集团化管理。以本溪水洞和五女山为主打品牌,把其它各重点景区、景点进行认真梳理,整合为统一整体优势推向市场。对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及经营权转让等多种经营方式,有效吸纳社会资金,推进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要对各景区、宾馆酒店、旅游商品、旅行社进行综合研究,制定促使旅游行业间互动、联动的鼓励办法,推进全市旅游六要素综合效益增长。要积极支持和帮助桓仁满族自治县完成大雅河国际标准的滑雪场的建设,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我市的冬季冰雪项目,努力解决我市旅游半年闲的问题。要尽快在短期内拿出我市几条旅游精品线路,使我市的旅游市场活起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要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如后湖地下水源及辽砚材料基地等的保护。

4、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旅游宣传是发展大旅游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市政府应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资,切实抓好本溪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把各县区、各旅游企业单打独斗、分散的宣传促销统一起来,做好整体宣传。要通过影视手段,举办有影响的会议、会展活动,交流风光片,与各省市互动宣传等多种渠道和方法搞好宣传。抓住桓仁五女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轰动效应这个契机,以高句丽文化为切入点,大做文章。以满清电视剧为媒介,搞好本溪地区满族文化宣传,推介本溪。市政府应从财政列支一部分,从旅游企业提成一部分,建立旅游发展基金,作为本溪旅游宣传促销资金,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5、要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的组织指导,尽快开拓旅游商品市场。市政府要对已开发的商品和未开发的商品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精心组织,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巧艺术、包装精致,能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特别是对一些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商品,要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要尽快建立起我市旅游商品市场,在一些大的景区及各大酒店设置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或购物中心,在本溪至桓仁景观路线上建一个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要积极支持帮助明山区建设旅游商品批发市场。真正把我市旅游商品开发组织起来,为旅游商品搭建起平台,把旅游商品市场搞起来。

6、要积极培育、壮大旅行社队伍,充分发挥旅行社的牵动作用。要把培育旅行社作为发展我市整体旅游来抓,对旅行社要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制定鼓励旅行社开拓市场和接团的措施办法。各景区、宾馆饭店、购物中心对旅行社应给予一定优惠照顾,调动其在发展我市大旅游的积极性,发挥旅行社在旅游六要素中的牵动作用。

 

 

来源:本溪市人大民侨外委副主任委员   卢全义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