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我市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为进一步促进县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先后学习考察了铁岭、绥中经济发展和新城建设情况,视察了我市两县四区的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企业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听取了市、县区政府的相关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发展县区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区)的中心工作,明确发展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使我市的县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10年,两县四区生产总值实现567.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35.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6%,高于“十五”末2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64.4%,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0.1%,高于“十五”末19.7个百分点。快速发展的县区域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主要特点是: 1、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工业强县(区)理念,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到2010 年,我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县区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部分重点企业投产达效。两县分批次、有重点地推进165个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的小市、高官、田师付和北江、南江、西江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0户。四区规划建设的桥北和东风湖钢铁深加工、高台子汽车零部件、南芬铸件、火连寨新型建材等5个工业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249个,完成投资29.4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9.69亿元。 2、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每个城区都要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服务业集聚区”的要求,重点推进6个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城区十里金街项目开始启动,永丰商业、卧龙汽车、彩北物流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10 年底,纳入省政府绩效考评的平山区现代商贸集聚区、明山区太子河新城、沈溪新城药都商贸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133.5%;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26.7%;上缴税金2.1亿元,同比增长24.3%。 3、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坚持对外开放抓招商,突出重点抓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县区引进域内外到位资金412.1亿元,同比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4042万美元,同比增长81.8%。两县新引进项目122个,投资总额123.6亿元。四区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项目19个。36万吨方解石造纸、大型玻璃加工厂等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汇源饮料、雨润肉鸡、彩涂钢板、好护士保健品、仁信来微细粉体、溪湖区矿渣微细粉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4、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市39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24个,总投资4.14亿元。重点扶持的30家农事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4.7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9.2%。5个省级标准化畜牧业养殖示范区创建项目正在建设中,4个禽畜加工企业即将投产。本溪县中药材产业规划编制即将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桓仁县以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启动葡萄酒产业“55222”工程,19个葡萄酒酒庄开工建设。 5、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山水休闲旅游新城”和“中国休闲度假城”为主题的本溪县观音阁新城、桓仁县五女山新城规划已编制完成。两县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今年以来共完成房地产开发58.9万平方米,启动了小市镇、桓仁镇等6个新市镇的规划与建设。城区加快推进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化建设,太子河新城进入实质建设阶段,绿地中央广场、佳兆业“水岸新都”、朗钜国际城已开工建设。 二、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县区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跳出本溪看本溪,放眼全局看本溪,从全省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从“十二五”规划对县区发展确定的目标任务看,从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看,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我市的县区域经济同省内先进县(市)区相比,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在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排序中,本溪县第29位,桓仁县第30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序中,本溪县第22位,桓仁县第29位。在全省56个城区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山区第26位,明山区第33位,溪湖区第47位,南芬区第51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序中,明山区第35位,平山区第37位,溪湖区第40位,南芬区第49位。 2、工业园区建设速度不够快。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我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中国药都用了不到3年时间,以超常的速度快速崛起。我们通过学习考察了解到,铁岭新城建设提前实现了“5年建成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目标,绥中滨海经济区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打造出“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的雏形。相比之下,我市县区工业园区虽然也在推进,但是规划建设的起点不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快,配套功能不完善,影响了企业和项目入驻。 3、招商引资质量不够高。与我市“药都”和省内发展快的县(市)区相比,我市县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缺少大项目、好项目。2010年,县区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居于全省偏后位次。园区内没有严格按照定位和规划摆放项目,致使一些低质量、低附加值甚至有污染的项目入驻园区。 4、土地和资金问题制约明显。土地和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县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尽管各县区通过拆旧建新、土地置换和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等途径扩大土地供应,但建设用地指标仍远不能满足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征地搬迁、占地补偿、工业园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均缺少资金。此外,项目审批、用电规划报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对加快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县区经济要实现“五年翻两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进一步推动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确保“五年翻两番”目标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定信心强力推进县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新一轮县区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支持县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南资北移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县区域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过去五年我市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好的资源优势和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为实现新一轮倍增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和积极应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等对我们加快发展带来的挑战。解决本溪所有问题只能靠加快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大力弘扬药都精神,咬住“五年翻两番”的目标不放松、不动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强力推动县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末期,两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四区在全省城区经济排名的位次明显前移,为实现建设新本溪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着力推进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两县要紧紧围绕建成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产业集群的目标,四区要紧紧围绕建设一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和一个特色服务业聚集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两区”建设,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要把产业集群发展与各自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结合起来,推动冰葡萄酒、绿色食品、钢铁深加工、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高新铸件等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和思山岭铁矿的开发建设,尽快形成经济增量;加快平山区现代商贸集聚区、太子河新城商贸流通集聚区、彩北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我市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繁荣。“两区”建设要着眼全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认真做好具体规划,明确产业定位,避免重复建设,禁止不符合产业定位或环保准入的项目入驻。要以超前意识加快“两区”供电、供水、供气、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两区”建设的层次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入驻项目的发展需要。 3、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两县要重点搞好观音阁新城和五女山新城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规模,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生态城市。城区重点建设十里金街,推进站前商业中心、北地金融中心、地工路商务中心、大峪文体中心规划建设。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太子河新城、桥北新城和南芬副城,推动歪头山、火连寨、高台子、桥头、思山岭等新市镇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逐步形成主城、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的四级城市网络,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区、乡镇主要领导要按照“项目年”的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快、国内民间资本扩张和“南资北上”等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我市近海、近中心城市的优势,盯住大企业、大资本、大项目走出去招商,力争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要深入研究我市钢铁产业的优势,围绕本钢产品的深加工进行对接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要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有发展的企业入驻园区,对于低水平、低附加值、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要注重招才引智工作,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县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入驻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致富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发展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冰酒、中药材、绿色食品、特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努力朝着“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方向发展。要加大农业投入,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要根据我市农村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乡镇和村屯的特色产品,做自己最能做、最善做的产品,不断扩大特色产品规模化经营,以小产品构建大产业、大市场。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要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合作组织争创名牌农产品和著名、驰名商标,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认真解决土地和资金问题。我市山多地少,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我们要借鉴铁岭、绥中等市的做法,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向上级争取土地指标;另一方面,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大胆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模式,在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开发上下功夫。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合组并屯、整理荒地等形式,向旧居民区要空间、向废弃矿山要场地,逐步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对现有土地指标要做好使用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运作的融资方式,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要注重发挥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 7、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县区域经济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县区发展对于建设新本溪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切实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积极支持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市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为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协调解决影响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如土地、资金、水、电、路、项目审批等方面问题。要进一步下放权力,并适时组织“权力下放”工作检查,推动放权工作的落实。要加快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注重引进、培养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为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