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市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情况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落实市委“大干2013年,建设新本溪”的总体部署,推动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快速健康发展,6月18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两个视察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凤成、沈福泰带队,视察了我市两县四区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县区政府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工业强县(区)理念,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县区8个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后劲凸显。2012年,县区8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8亿元,项目投资125.1亿元;推进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1个,其中投产22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4个,新签约项目15个;园区共入驻企业626户,其中规上企业243户;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55.24%。2013年1-5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3亿元,项目投资51.8亿元;推进新注册、新开工、新投产项目15个;实现销售收入272.63亿元,同比增长37.56%。 1、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大了对各园区的领导力度。8个园区管委会进一步加强,主要领导干部按副县(区)级配备,工作人员按专业化、专职化原则配齐配强,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是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县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园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市政府结合各园区建设发展实际,将园区项目引进、销售收入等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有力推进了县区各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完善园区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8个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各自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并按照规划努力推进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部分园区还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对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明晰了集群定位、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工业园区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3、努力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县区8个园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土地整理和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特别是500千伏徐家变投入运行,220千伏赫地变及三个66千伏变的规划建设,为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电力保障。钢铁产业大道、桓龙湖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园区内路网、给排水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利用废弃矿山整治及棚户区改造等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使各园区对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4、加大招商力度,推动项目投产达产。各园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投产达产工作,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积极策划包装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促使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园区。同时,对签约项目强化跟踪服务,推动一批新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并呈现出较好的运行态势,对园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各县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5、注重平台建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去年以来,各园区加大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和科技研发平台。市政府与大连工业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实现了大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南芬铸件产业园研发检测服务平台项目已竣工,国家冰葡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葡萄产业研发中心主楼建设基本完成,桥北产业园大台沟铁矿研发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园区的科技水平和持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园区总体水平不高。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尚不齐全,虽然可基本满足企业入驻条件,但生活、服务、商业等设施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园区建成面积小,入驻企业少,缺乏具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产业链条短,项目关联度低,配套能力较弱,深加工能力不足,经济总量偏小,集群效应尚未形成。 2、发展规划需要完善。部分县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空间布局偏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因部分园区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开发建设中存在规划与开发建设脱节现象。 3、发展要素制约较大。资金紧缺仍是制约各园区产业发展的瓶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落地及投产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受土地政策影响,工业用地资源有限;受自然条件和政策待遇等因素影响,难以引进和留住各类人才;受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和工业发展限制区等政策约束,两县工业项目发展受到制约。 三、对加快我市县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对加快建设新本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住目标不放松,把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项目年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1、加大园区领导和支持力度。要把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象抓“中国药都”那样抓县区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全力推进,使各园区尽快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要进一步抓好土地出让、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研究制定对入驻园区企业支持的具体办法,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考核办法,确定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工业园区予以通报表彰。市政府各部门和驻溪各中省直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加快发展的使命感,为园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在项目管理、技术研发、配套服务等方面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2、尽快调整完善园区规划。要立足各园区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坚持综合统筹、适度超前原则,抓紧完善、调整、修编各园区规划,进一步明晰各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切实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工业园区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协调一致,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衔接,与“一县一业”产业定位相匹配。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要探索创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并加快建设。要大力发展与工业园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信息网络、金融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度重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努力使各园区形成技术创新强势集聚区。 4、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投产达产。要把抓项目放在首位,特别要抓好项目的投产达产。要围绕各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主题招商、专业招商和定向招商,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坚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招商引资的品味升级,坚持环保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园区。要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的工作思路,创造一切条件推动项目建设。要深入园区逐个企业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影响启动投产达产的实际问题,使现在企业尽快运营起来。着力推动大台沟铁矿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大项目的示范效应。要引导企业把打造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扶持一批知名度高、市场潜力大、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同时,还要促进现有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企业转型,使其正常运转,达产达效,促进园区产业链条的前伸后延。 5、认真解决园区发展要素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建设用地的供给力度,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努力保证园区建设的用地需求,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各园区管委会的沟通联系,掌握园区建设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提供土地报卷、用地指标下拨、先期用地等服务。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工业园区企业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探索建立工业园区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愿相互担保融资,努力为园区企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加强对政府关联类融资资金管理,科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园区建设实际及时拨付相应资金,保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要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和紧缺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引进培养力度,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