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察检查>详细内容

视察检查

依法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创造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13 15:52:48 浏览次数: 【字体:

 

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维护我市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张哲的带领下,对我市公安机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作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市公安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国有企业、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学校、驾校负责人和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市区部分路口隧道、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车管所和驾考中心、检车线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公安机关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工作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道路交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执法,提升便民服务,保障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严格执法、完善机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平稳。近年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深入推进,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道路安全与畅通的问题也越加突出。据统计,到2011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4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近10万辆,并且年新增车辆保持万台增长的态势。面对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出现的新形势,我市公安机关严格执法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有力地保证了全市交通态势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截止从2009年至2011年,三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分别下降了10.25%2.9%1.35%,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8.42%4.31%3.16%。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大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三超”(超速、超载、超员)、酒驾、醉驾和无证驾驶以及校车、摩托车等交通安全“难点”和“乱点”进行专项治理,三年来,累计查处违法行为76.6万件,行政拘留2022人,追究刑事责任266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100%,针对我市摩托车、废旧车管理混乱现象出台了《本溪市加强摩托车管理的通告》和《本溪市关于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的通告》,严格加以规范管理。二是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规范了车管所、机动车检测站的管理,市交警部门对全市各种车、驾管数据进行了集中清理更新,淘汰了37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车辆,强制报废56台车辆,清理335辆“大吨小标”车辆,清退15名不符合资质的驾驶人员。同时加强了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管理,对全市驾驶员培训市场和培训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严格驾驶员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资格审查,对3家管理松弛的驾驶人培训学校予以停止培训,清退23名不合格教练员。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工作形成合力。交警部门主动与交通、气象、卫生、消防等部门协作,形成了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机制,完善了各警种联动协作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还制定出台了《重特大交通事故责任追究规定》,有力的促进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积极宣传、加大投入,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一是公安机关会同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了“交警视线”、“小华说交通”、“胡警官说法”等栏目,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启动了“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通过挂图巡展,播放光盘,上交通安全课,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卡片、传单、宣传册,媒体制作播放专题节目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倡导文明出行,抵制危险驾驶的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二是持续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向科技要警力,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年来,累计投入1150万元,安装47处闯红灯抓拍系统,30处超速检测系统,并协调客运公司,为全市所有客运车辆安装了行驶记录仪,使得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转变观念、科学管理,执法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一是通过开展执法大教育、大培训活动,不断规范干警执法行为,教育民警既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要文明执法,强化服务意识,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二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乱罚款、违规办理机动车牌证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进行综合治理。三是建立了道路交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管理,实现科学、高效、规范的管理,实现了网上管理和监督。四是针对人民群众所需,坚持管理和服务并举,先后推出24项服务措施,受到群众的认同和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以改进。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深度不够。公安机关虽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广泛宣传,但深度不够,部分单位和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漠。主要表现为:酒后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占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强行乱穿马路现象比较普遍。个别领导干部车辆和司法机关的车辆存在特权意识。一些市民对交警的正确执法不理解。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够科学完善。老城区道路条件有限,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能做到与交通要求同步规划,个别道路未达到交通安全标准急于投入使用,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交通信号设置需进一步科学布局。个别路段车速限制不科学。停车场建设滞后,车辆违停现象比较严重。

       交通执法行为不够规范。一是少数交警执法不规范服务意识较差。如有的交警在执法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等。二是存在着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三是个别收费不透明,导致群众不理解。如对车辆进行检测,车主认为车况好的车辆也需交费进行调试才能通过等。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为确保今后更好地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研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处理好“保畅通、压事故”的关系,科学的探寻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在工作中有机的结合,做到既保障交通的畅通,又压低事故的发生,既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根据我市的城市定位和未来的发展,充分吸收先进理念,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道路交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举措,提升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有序。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建设协调、统一、有效的交通管理体制,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投资与建设、运营与管理等的综合协调。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强化管理的原则,加强交通组织和需求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智能化信息化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完善市域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络,努力缓解交通拥堵。

        (三)进一步严格执法,着力破解道路交通执法难点。要继续加大“三超”、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特权、司法机关内部车辆的管理力度,整治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要正确引导机动车辆合理分流,确保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各有其道、各行其道。要合理规划公交车、专线车、的士车、货车等车辆的行车线路,尽量减少城区主干道的车流量,努力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秩序,从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中要以教育、预防为主,罚款等处罚为辅,坚决杜绝为罚款而执法的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要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提高全民遵章守法的自律意识和文明礼让的道德意识,努力营造“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的文明出行氛围。要提高驾驶人的培训质量和监督力度,加强驾校的源头管理,促进培训教育内容、目标从基本的驾驶技能向驾驶规则、交通道德综合培训,提高驾驶人的交通文明素质。

        (五)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干警的学习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坚持从内部挖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干警的业务学习,提高干警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加强队伍的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要坚持从优待警,关心交通民警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要充分发挥公安交警部门的窗口作用,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服务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