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8月16日—1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的部分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视察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实地查看了本溪、桓仁两县的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县城建设情况,听取了市政府、两县政府相关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代表们充分肯定了市、县两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视察前,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就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视察和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我市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了“上半年双过半”的工作目标。上半年,两县实现生产总值104.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6.2%,同比增长2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两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1.4%,同比增长55.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5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 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坚持规划先行,依托资源优势,重新调整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本溪县规划建设小市、高官、田师付工业园区,桓仁县规划建设北江、南江和西江产业园区。上半年,两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资10.7亿元,入园企业达82家,总投资58.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42.9亿元,销售收入41.8亿元,上缴税金2.16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两县引进域内外到位资金(全口径)84.8亿元,同比增长2.6倍;实际利用外资1465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37倍。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实现21.5亿元,增长20.1%。两县引进重点项目149个。江苏雨润集团的鸡、鸭、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两县,小市工业园引进北京汇源集团果汁饮品项目建成投产,本溪县奇美家具、金滕木业项目和桓仁县五女山冰酒酒庄项目、欣振声电子工业园项目、好护士保健品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将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 三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事企业38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4家。我市的“苍松”、“五女山”、“龙宝”等3件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突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一县一品”建设有了新进展,本溪县新发展中药材8.8万亩,总面积达到49.4万亩。桓仁县新发展酿酒葡萄种植9000亩,其中冰葡萄6000亩,全县酿酒葡萄种植已达到2.6万亩,冰葡萄种植达到2.2万亩。全市已建成设施农业小区2.13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320个。 四是城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县以县城为依托,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认真抓好规划编制调整工作,加快推进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目前,两县县城总体规划通过审批。上半年,两县房地产总投资7.5亿元,施工面积达到72.9万平方米,锦绣花园、惠泽园二期工程、丽水佳源四区、黎明小区二期工程以及田师付棚户区改造、草河口城镇开发等一批中心镇村街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视察和调查中,也感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整体水平不高。尽管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逐年加快之势,但是同省内先进县(市)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差距。上半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全市县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项主要指标总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溪县生产总值在全省44个县(市)中排第26位,桓仁县排第28位,两县经济处于全省中等偏下水平的局面没有改变。 二是工业园区建设速度还不够快,标准还不够高。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还不鲜明,实际执行也不那么严格,有的为了吸引项目落地而降低标准。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着征地成本高与两县财政支付能力不足、土地供给与缺少项目之间的问题,影响了园区建设的提质提速。个别园区尽管完成了土地的报卷审批,但由于缺少企业和项目入驻,仍然停留在空间规划的层面,对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研究得还不够。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问题突出。融资平台规模小,融资额度有限,加上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符合银行政策规定和贷款条件的企业不多,企业贷款仍然较难,一些项目受资金制约,建设进度缓慢。 四是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仍有差距。两县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项目不多,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少,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主导作用还没有形成。 三、对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县区经济“三年翻一番,三年再倍增”的发展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同全国、全省各地一样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中央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相比,同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激烈竞争态势下,更不能松劲懈怠、放慢步伐。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紧紧抓住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三年翻一番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确定的“五个三”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工业园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要制定好园区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做到着眼全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县域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二是抓紧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要进一步明确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全力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主导产业,努力朝着“一县一品”的方向发展。产业布局既要突出特色,又要立足现有基础,既要适应大项目发展的需要,又要留足中小项目的发展空间,引导县域工业走集群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三是抓好工业产业集聚发展。要按照完善功能、落实项目、打造特色、提升形象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入驻项目的发展需要。要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入园,同类集聚,抱团发展,尽快形成一个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要抓好现有企业的开工和生产,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规模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第三,要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始终抓住对外开放不放松,始终抓住项目不放松,狠抓两县各100个县域经济项目和10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尤其要集中精力抓好参铁铸业连铸项目、华声铸造项目二期工程、雨润肉鸡加工和生猪屠宰等超亿元重大项目。要围绕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招商团、推介会等,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招商引资既要重视“量”,又要重视“质”。要从科技含量、市场前景、环保、经济实力等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认真评估和筛选,并综合考虑与园区内现有项目的产业关联度,努力提高入园项目的质量,为园区主导产业的做优做强奠定基础。要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创造条件促其尽快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已开工的促其尽快达产。要坚持“环保准入”,确保入驻园区的项目符合环保要求,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 第四,要抓好县城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要抓住省政府支持县城建设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本溪、桓仁两县县城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3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实施规划建设,彻底拉开县城格局,形成规模。要放低“门槛”,加大“引农进城”力度,加快县城人口集聚。每个县要抓好3个左右的中心镇建设,尽快形成一批人口超过3万的小城镇,切实开展好7个村屯的改造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要按照城镇的特色定位和功能分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增强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第五,要认真解决土地供应问题,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结合谋划“十二五”发展,科学调整和修编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分配,适度扩大县域工业发展用地规模,满足两县未来发展对用地的基本需求。两县要统筹集约使用土地,预留一定比例的好地段,为更大、更高、更强企业项目的入驻做好承接准备。二是逐步建立土地增减挂钩机制,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通过合组并屯、迁村腾地、农宅置换等形式,增加县域工业发展用地。三是认真研究土地的使用效益问题,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土地的潜力,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容积率,另一方面要做好新增土地使用规划,积极吸引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避免土地“征而不用”。尤其要借鉴外地发展经验,走节约、集约、高效、高产土地利用的新路,培育符合山区特点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四是对于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土地指标,要在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适当向两县倾斜,扶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六,要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定期协调机制,积极整合资产资源,搭建好融资平台,并建立项目帮扶责任制,帮助企业完善项目贷款条件,确保项目贷款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对入园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在引进上市企业、培育本地企业上市两个方面同步推进。三是积极推行BT模式或BOT模式,推动用地市场的招标、挂牌、拍卖,吸引更多企业带资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发展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满足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第七,要进一步理顺现行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县域经济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不只是涉农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应该实行统一管理。建议进一步明确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管领导和牵头部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要充分利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下放和扩大两县和产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新型的园区发展用地、审批和融资服务机制,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力帮助两县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关心、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要放心放胆,工作上要放手放开,政策上要放宽放活,努力创造亲商、安商、养商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白武新 |